粮价。
粮食价格,关乎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养得起孩子。
文官把一个皇帝描述得再好,只要老百姓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那皇帝也只是文官的好皇帝,不是老百姓的好皇帝。
经历过无数次火灾和意外的道长知道自已哥哥要说什么。
他也有话要说。
被揍多了,逮着机会就得给自已说说话不是?
他跑到图书室搬了一堆史书出来。
“太祖爷爷,太宗爷爷,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对比的粮价。”
朱厚熜当然知道朱元璋和朱棣都看过史书。
可今天这不是想帮帮他哥朱厚照,再帮帮弘治时空的自已,别给朱祐樘来幼儿园的机会,省得把他矿藏地图带回去给文官集团嘛。
要知道朱祐樘在毁掉永乐时期流传下来的航海图和造船技术之前,可是给了文官集团备份的。
朱厚熜也早就把粮价整理好了。
《明实录?太祖实录》里,洪武年间的粮价,一两银子可以买二到四石。
一两银子等于十钱。
也就是说,洪武年间的粮价,一石的粮,在二钱五分到五钱之间波动。
到了朱祁镇的正统十三年,哪怕《英宗实录》等史料记载这一年是灾年,粮价一石也只需二钱五分。
朱见深的成化二十二年,《宪宗实录》记载的粮价是一两三石,算下来一石粮就是三钱三分左右。
朱见深死后,朱祐樘登基。
朱祐樘刚登基弘治元年和弘治二年的粮价,《明实录》和《明史》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到朱祐樘登基的第三年,弘治三年的粮价是四钱五分,这相对于洪武年间、正统年间以及成化年间大部分时候的粮价来讲,高了不少。
到朱祐樘临死前的弘治十七年,粮价竟涨到了每石八钱!一石的价格直逼一两。
在弘治年间之前,《明实录》里有关粮价的记载,最高的就是《宪宗实录》记载的成化十七年,苏州一带的粮价是每石一两。
可是那一年,南方水灾不断,从三月到九月,一直都在闹水灾,庄稼地颗粒无收,粮价不高才奇怪。
朱见深在位的时间,也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自然灾害频发时期。
那时候还真是老天三天两头就给大明,给朱见深扔一颗炸弹。
什么蝗灾、水灾、旱灾都给大明丢过来,给朱见深丢过来。
这样的情况下,朱见深还能在大部分时候稳住粮价,已经很努力了。
而整个朱祐樘的弘治年间,都鲜少见到什么大的自然灾害,粮价却不停上涨。
拿老天很老实的朱祐樘时期的粮价,和老天不老实的朱见深时期的粮价比,平均下来,朱见深时期的粮价甚至更低。
朱见深时期也就水灾不断地成化二十二年的粮价比朱祐樘时期高,也就是那一年而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秾艳小美人总在被纠缠 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 不从圣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大唐:最狠太子,李二求我别杀了 红楼:我是逆天扫把星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功劳太大被猜忌?我转身加入漠北 大荒经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赶我出皇城,兵围皇宫你哭什么!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三国:董家逆子,开局截胡貂蝉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