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种了万亩冬小麦,千亩蚕豆和豌豆。
该采收的已经采收,秋天种的油菜、冬小麦和蚕豆要到来年春耕后才收割。
彭敬和苏樱的婚期将近,周诚将剩下的工作交给五位百夫长和许根生。
明德帝让五百多名士兵跟他一年,要到明年春耕结束才满一年,这期间他们不能离开湖州。
除了十夫长和百夫长期满后回京都,其余人有七成欲将亲人接到湖州来安家。
第一年辛苦些,明年就不用再像今年一样待在湖州,周诚暗戳戳地想,只要出了京都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出去浪。
回京都前周诚去了趟燕子洞,第二批燕窝采收后直接通过水路运到京市。
这次去两个燕子洞将位置较高的燕窝全都采下来,明年采的燕窝就全都是新鲜的。
有能飞檐走壁的隋玉瞻,采高处的燕窝对他来说不过是囊中取物般简单。
趁年前将滋补品铺子开起来,赚点过年钱。
夏天荆州发现的野生莲藕和鸡头米,周诚告诉卢清婉,卢清婉命魏太守派人采挖。
荆州的藕比青州的更粗壮,颜色洁白,粉质含量高,亩产达到千斤,口感粉糯完胜青州的藕。
周诚要了两百斤莲子,找人送到青州给赵庆。
若是荆州的藕能在青州种出来,且产量高于本地藕,周诚认为青州种了近千年的藕可以淘汰了。
明年湖州也可以多种些藕,做成藕粉也是道不错的甜点。
年前半个月,萧冰十人带上各自分到的粮食和农产品乘船回京。
“杨茂才你这手真巧,我瞧着凉席编最好的就属你。”周诚夸赞道。
他发现这些官二代自从在湖州做了大半年农民,不仅晒黑了强壮了,能吃苦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不会随意浪费。
更厉害的是,一个比一个会过日子。
各自编的草席、草帽、蓑衣、草鞋什么的全都带回京都。
要不是东西太多放不下,连撮箕箩筐都舍不得留给别人用。
杨茂才嘿嘿笑道:“我在家日日被我爹骂我蠢笨,文不成武不就的废物,我自己也是这般认为,一天天的就是混日子。”
周诚笑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没人是废物,只有懒货,你们现在会的你们的爹未必会。
农牧业关系到国之根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咱们的功劳不比保家卫国的将士差。
陛下赏罚分明,将来你们做出功绩封侯也未尝不可。”
古代家长教育方式比较强势,做的不好动辄打骂,恨不得把人碾入尘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教育成出类拔萃的人。
他们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这十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没能让长辈满意而被家族放弃。
既然被放弃也就得过且过混吃等死,有时还故意做些讨打讨骂地事谋求长辈的关注。
一开始周诚还是有些担心这些刺头会带坏老实人,事实证明,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该夸奖的时候一定要狠狠的夸,给他们树立信心。
相处这么久下来,他觉得这些官二代还是蛮不错的。
除了刚开始那个月太辛苦不习惯逼逼赖赖外,之后就没说过一句苦,做事很认真,交给他们的事能超出预期圆满完成。
先帝确实很会挑人,这一举动为大周培育些农业方面的人才。
每个人去的地方不同,土质、气候不同种的农作物也不尽相同。
运气不好去到干旱的西北,适合种植的地方不多,只能自己想办法摸索适合本地的种植方式和农作物品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功劳太大被猜忌?我转身加入漠北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一剑一酒一乾坤 师尊,你还说这不是双修法?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红楼:我是逆天扫把星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大荒经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赶我出皇城,兵围皇宫你哭什么!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不从圣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三国:董家逆子,开局截胡貂蝉 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退婚后,师姐主动要与我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