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让思政理论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因此,将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审计学课程作为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旨在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培养学生审计思维,以及能够运用审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审计、会计等经管类人才的主干课程,审计学课程需要将审计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崇高信仰,涵养家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审计学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后,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也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授课质量,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强化审计学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高校的审计学课程教师多专注于审计专业知识教学本身,相对缺乏或忽视思政教学环节。因此,可以利用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学科多样化的优势,与本校思政类院系建立合作关系,如进行思政教育的经验交流分享或者组建专门的审计思政研究团队。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审计学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增强其捕捉思政元素的敏锐度;另一方面,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改革。

(二)建立全面的审计学思政教学案例库

在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大多采用经典的公司审计案例以强调审计的“职业道德”。除了众所周知的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外,还有诸多国内外杰出的审计学者事例,如潘序伦先生创立立信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可以更好地传达如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因此,可以广泛搜集审计学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案例与事例,并将其与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多元化的思政目标。

二、课中教学阶段


(一)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应当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调动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深入掌握审计学思政知识,优化思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线上教学平台“教学立方” 为例,可以在课前发布与本节课思政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问题,以便课中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课中设置随堂小问,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课堂互动程度;课后设立主题讨论区,方便师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巧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式。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案例分析式教学的优势在于立足审计实务,主要以暴露的现实审计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约束,强化其遵纪守法、坚守审计职业道德的意识。

2.情境模拟式。对于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类的思政内容,可以结合审计学案例的人物背景、时代特征,通过播放有关视频或者采用模拟决策的互动方式,将学生带入相关人物、事件所处的关键情境节点中,引发其对于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情感共鸣。

3.辩论式。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应用于审计学课程思政内容。相较于高校的研讨式教学存在内容深度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辩论式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事物的辩证性,而且对于思政内容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也会在交流中不断得到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性眼光。同时,辩论式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更强,可以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后评价阶段


应当建立教师—学生的双向反馈机制。一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程思政考核应当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方面着手,并合理分配分数占比,避免“一考定优劣”的片面化考核。比如,过程评价可以从课堂互动、课堂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线上主题讨论等方面着手;结果评价可以用考试或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审计学思政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审计实务情境下的运用情况。二是应当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比如,在每节课后或学期末,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传授进行多维度评价和建议,以此敦促教师不断改革优化教学方案,探索更为科学、高效、创新的教学方式,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2年第12期

作者:王兵

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

编辑:孙哲

目前14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无极考研网 »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

评论 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