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退学(研究生退学后还能再考研究生吗)

研究生退学,研究生退学后还能再考研究生吗



作者 | Michael Huemer

来源 | DIY留学公众号、思庐哲学

01.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很多哲学系本科生决定继续读研,即便他们对这个选择的后果或者哲学这一行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等他们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在这一行当上消耗了大把银子、数年青春,那时候他们才明白,最初关于这个行当的想法实在是不切实际地乐观。他们重新踏上选择之途,虽则如此,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事实,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同的职业路线。我写下如下几点,好让学生们在作出这个选择之前了解到这一行当的真实境况。

02. 哲学学位能让我干什么?

虽然哲学本科学位能帮你进法学院,让你“钱途无量”,但哲学硕士学位只能帮你做到一件事情(除了让你更好地理解你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之外):当个哲学教授。

03.哲学教授是干什么的?

哲学系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种。

研究型的职位人人青睐。教授们一般每学期教两门课,同时在有声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大约每年一到两篇即可)。你可能不会得到这样的职位。

绝大多数的哲学职位都是教学型的。一个教师每学期一般至少教授三到四门课。绝大多数有着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的人只能做很少的研究或者根本做不了研究。如果你认为你在每学期要上四门课的情况下还以为自己能从事研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04. 我喜欢思考哲学问题,

那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吗?

你对阅读和学习哲学的爱好简直顶个球。没人会付钱让你读书。

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教师的话,那你必须善于向那些对哲学一无所知,且对哲学的兴趣比你少得多的人解释哲学。

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教师的话,那你必须你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新奇想法,而且你乐于写作这些想法。如果你经常需要在课堂上问你的老师你该写什么,那你恐怕不大具备一个优秀哲学教师需要的原创思想。

05.

我能在哪里找到工作?

在顶尖高校(在Blackwell rankings)中,职位的竞争十分激烈。这是因为这些学校平均每年毕业好几个哲学博士,但仅有一个空缺。也就是说,有哲学系的院校所培养的哲学家要比他们雇佣的要多好几倍。余下的哲学家被没有哲学系的学校雇佣,或者在郁闷中离开这个行当。这里有几个我如何清醒地认识到哲学就业前景的几段轶事:

a.在我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年,我送出了二十份求职申请。我即将从Rutgers University毕业,这个学校当时在美国(以及世界)哲学界排名第三。我在一份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并得到著名哲学家的强烈推荐。我只收到四个面试。它们是UC Davis,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d the University of Utah。在这些学校中,我在University of Colorado(当时在美国排名29)得到一个延长了的(extended)在校园内进行的面试,然后得到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个offer的话,我可能还要把我的研究生生涯延长一年,然后再去试试。那时候我有没有运气那就说不定了。

b.我自1998年起在Colorado大学工作。每年都有几个博士、硕士毕业,其中包括一些学生极为出色。在此期间,我连一个在全国排名前五十的大学中任职的学生都想不起来。


c. 在科大工作的第一年,我在一个研究委员会工作。我们刊出了一个助教职位(起始级别)的广告,从事任何哲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可应聘。我们收到了473个申请,都为这区区一个职位而来。后来才知道,那一年的情况不正常——一般来说我们一个职位会收到两三千个申请。

这好像有点夸张,在哲学领域申请个职位竟然这么难——你可不能认为,有多少博士就有多少职位。绝大多数申请者往往向很多不同学校发出申请(每年都有数百个职位招聘广告登出来),而其中很多人其实已经有了职位,只是想跳槽升职。但即便如此,这还是给你描绘了一副高端研究型哲学部门中职位竞争激烈的场景。

06.

我会教什么?

一般而言,那些教哲学的人往往很少或者根本不教授自己的研究方向论题,也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教授十分基础的材料。对此可以做这样一个粗略的类比:比如你学过大学程度的微积分,而你被雇来教授六年级的代数(这一现象在学术界很普遍)。在排名前50的精英学校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教授会去教讨论会上的高级研究课题,而且即便这样,他们也只能偶尔为之。

07.

可我确实聪明过人, 所以我成为那少数留在顶尖学校的那些人, 对吧?

很可能不是。不管你有多聪明,你在申请Colorado大学那个众人虎视眈的职位的时候,你的申请书会混在一叠三百张的其他申请者之中,其中至少20个看起来一样优秀。所有这20人都是他们大学哲学系里头的顶尖学生。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家伙,而20个一样聪明的家伙在和你竞争同一个职位。这才是你的可能的未来。

08.

靠天分和努力工作, 我在这一行能混得开吗?

如果你不是在一个全美排名前二十的学校取得博士学位,那么你在这个领域会很难混得开。这是因为招聘委员会力求用一些简单的初始条件来筛选他们收到的申请,而最简单的做法是看申请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招聘委员会非常懒惰并且非名校不取。一个纽约大学(哲学排名第一的学校)只发表一篇文章的毕业生要比肯塔基大学一名有着二十篇文章的学生更有前途。

不止如此,一旦你在非排名前50的学校工作过,那你就基本不可能在这个行当混得开了。同样的道理,招聘委员会要看你最近工作过的学校,并且从这个学校的声望来估计你的大致实力。

09.

我能靠我颇有见地的文章影响这个领域吗?

几乎肯定不行。

首先,在哲学这一块发文章很难。著名期刊的拒绝率在90%到95%之间。这一点都不夸张。(要是你找到一家接受率高于这个水平的期刊,那么它根本不值得你在那里发文章)他们在拒绝你的文章之前往往消耗几个月时间,而比这更长的时间也不少见——我见过一个期刊花了两年时间评阅我的的一篇手稿,最后他们终于联系我了,却告诉我修改之后重新投递。

如果你向不那么著名的期刊投稿,那么你的运气会好一点,但几乎没人会读你的文章。你有写出在大学里头得A的论文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写一篇能发表的文章。

其次,只要考虑一下哲学领域文章发表的总数量你就会明白了。在写作此文之际(2008年),囊括了40个国家中的所有学术性哲学出版的Philosopher’s Index报告说,每年会增加14000个新记录。那可是每年14000个新出版的哲学文章和书籍。1940年以来,已经出现40万哲学书籍和文章。你觉得在这个领域中一个人平均能读多少?你能用你最初的估计来判断谁会读你的文章。

因此,当那一篇你花费了许多时日的文章终于出版,极有可能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而学界对这篇文章可能毫无反应。

10.

我在这个行当混得下去吗?

很可能。个人职业生涯头六年的最最关切的莫甚于保住一个长期教职,并且期待自己最后能步入正轨(有别于一大串为期一年或三年的教职)。这可不是一个能轻易搞定的事情,因为出版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得到长期教职,否则,你会被炒掉,然后去找一个低端的学校,或者离开这个行当。但大多数人成功地获得了长期的聘用。

11.

我有出头之日吗?

有些人在这个行当做的非常出色,声名远扬。那他们是则怎么做到的?三个条件是最重要的:

a.聪明。这是在这个行当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你必须善于设计聪明的论证,得出出人意料的结论,同时要巧妙地定义它们。

b.关系。你必须交对朋友,也就是那些已经在这个领域成名的大哲学家。

c.运气。

12.

我干嘛要当个哲学家?

你可能不会成为哲学家。哲学研究院只适合很少的一部分人,如果:

a.你乐于在你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向本科生教授基本的哲学概念。

b.你聪明绝顶,极富创造性,连吃饭喝水的时候都在想哲学问题

c.相对于其他和你同等教育和智力水平的人而言,你满足于一个较低的薪水,那么哲学研究院就适合你。

对那屈指可数的一群能在哲学这一行找到并保住工作的人而言,它们找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a. 你能在大部分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进度工作。一次教一两节课,两三个星期才上一次课,而上课次数由教授定夺。你的绝大部分工作——哲学研究——能在家或在图书馆按照你的进度完成。这并不意味着你这项工作很简单或者轻松;这只能说你的日程安排比较自由。

b. 你能随意决定以哪种方式,在哪个地方度过你的暑假。

c. 你在很大程度上靠讨论哲学谋生。

这一点最关键。如果这对你来说划算得很,那么哲学可能就适合你;如果不划算,它就不适合你。

研究生退学(研究生退学后还能再考研究生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无极考研网 » 研究生退学(研究生退学后还能再考研究生吗)

赞 ()

评论 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