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理论有哪些 新闻传播学理论

大家好,关于新闻传播理论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新闻传播系统学说有哪些

以下是传播学的一些理论要点,希望对你有用

(1)(1)结构功能论(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2)(2)进化论(Th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3)(3)社会冲突模式(The social conflict model):

(4)(4)象征性相互作用(symbolic interactionism):

(2)认识论范式(the cognitive paradigm)

二、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三、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的遗产

四、电子媒介与行为方式:梅洛维茨的失落空间

五、发展主义:传播技术的扩散与“沟”

七、七、Brain Winston:媒介如何产生——技术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

第二章第五章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与传媒规范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传播与控制:守门人

四、布里德:潜网与记者的社会化

第二节第二节传播与控制:职业意识形态

一、两种新闻的专业角色:中立者与鼓吹者

4、中国的记者角色:难以摆脱的鼓动者角色:

6、公关事件与新闻记者:假事件。媒体事件。

第三节第三节传播与控制:传播组织与社会

二、传播组织内部的分工:新闻搜寻者与新闻处理者

四、大众传媒成为社会系统:为什么媒介偏好低俗文化?

第四节第四节传播与社会制度:报刊的四种理论

一、规范理论:麦奎尔——四种传媒理论:社会科学理论、规范理论、操作理论、日常理论

二、集权主义authoritarian theory(苏联共产主义Soviet theory)报刊理论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Libertarian)

六、民主-参与理论(democratic-participant)

七、发展中的中国传媒:单一权力支配下的多元传媒空间

·群体传播中的集合行为的信息流:流言传播

(3)(3)流言与舆论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4)(4)从起源上看,新闻也和流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四种流言研究的范式:线性的范式;心理学范式;社会学范式;阐释学范式

(6)流言传播的社会心理:集体意识;信息的需求与满足;信任机制

(3)大众媒介和社会的关系:媒介文化论;媒介唯物论;社会文化论;社会唯物论

第四章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影响:结构功能主义取向

(2)所有行动系统均面临四大问题(或需求):适应、达标、整合、维模(式)。

(3)四种系统需要直接同四个系统层次,以及行动图式的组成相关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的异同: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守望、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2、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

4、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麻醉作用

第五章第八章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起点:大众社会理论与魔弹论

1、奥古斯特·孔德:集体有机体观念:

3、费迪南·藤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三、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术

四、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宣传的效果强大的三个条件:

第六章第九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心理学取向

六、明示结论和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十、说服研究的精致化模式(ELM)

二、沉默螺旋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心论点:

三、沉默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与效果观

5、在宣传活动中,可以声东击西。

第五节第五节图式(schemas)效果

第七章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群体的影响

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

2、研究者:Lazarsfeld,Berelson and Gaudet

8、两级传播(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和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9、研究成果:(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8%)

5、 5、大众媒介和外地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而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在劝服阶段更为得力。

第八章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效果:意义与文化取向

六、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和李普曼的“外部的世界和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五、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治议程

十一、议程设置理论的的第二层:启动效果与框架效果

十二、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发展:议程融合

二、二、从“效果”转向“培养”研究

第九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效果:受众使用与媒介依赖取向

一、不算”效果”的效果:不是研究媒介对人们做了什么,而是研究人们对媒介做了什么

三1945年贝里森的报纸罢工研究,《没有报纸意味着什么》:

四、1969年麦奎尔开始的对电视的调查

九、从大众社会理论到文化研究:受众(audience)—使用者(user)—解读者(reader)

一、一、对“使用与满足”范式的批判

二、二、意义的解码是在效果(使用)之前的一个中间过程,它涉及话语与语言。

三、三、编码与解码不一定完全对称。

三、三、个人与媒介系统间的依赖关系

四、四、媒介依赖对四种理论范式的整合

第四节第四节强效果还是弱效果:反思大众传播研究的受众观

讨论:是否存在普遍的效果理论?

1、弱效果理论中的问题:(1)行为主义传统,管理研究,与欧洲不同,商业主义的传统影响;(2)倾向于发现改变而不是维持;(3)认为受众的选择性是真实选择性

2、传播效果的维度:(1)认知-感情-行为;(2)宏观-微观;(3)有意图-无意图:意识形态问题;(4)依赖内容-与内容无关;(5)短期-长期

Biocca提出的五种受众行为:(1)选择性;(2)功利主义;(3)自觉性;(4)抵抗影响;(5)参与

1、古代希腊罗马的观众—书—报纸—电影—广播

2、作为大众的受众:与群集、公众、群体的区别

2、 2、新媒体下的受众:(1)传送方式变化:信息增多;(2)信息储存记录方式变化:灵活性;(3)全球化:身份与冲击;(4)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媒体:参照身份的消失。

1、结构主义传统:测量受众规模与结构

2、行为主义传统:媒介效果与媒介使用

2、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的受害者

5、达拉斯·斯迈兹:观众为电视打工

4、 4、德弗勒和波基奇:媒介依赖理论

5、 5、洪美恩: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

1、过度的媒介使用:电视、电影、漫画、电脑

4、研究者规范理论:被控制还是自治

第十章第十三章通俗文化的话语与大众传播

四、四、作为差异性标志的“文化”

第二节第二节作为无政府主义/多元主义的通俗文化

一、一、文化保守主义(或精英主义)

第三节第三节作为控制体系的通俗文化

一、一、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

第四节第四节作为反抗战略/战术的通俗文化

一、一、作为反抗战略的通俗文化

二、二、作为反抗战术的通俗文化

(1)经济—文化。(2)控制—反抗。(3)单一—混乱(4)结构—能动(5)精英—民粹。

二、谁在说话:中国研究者的冷漠到热情

二、新闻学理论有哪些

西方新闻学者一般把新闻理论分为五种,即集权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以及正在出现的发展中的新闻事业的观念。

新闻学学的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

新闻学通识类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艺术修养。

新闻学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

各高校应当根据各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开设新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开设8—10门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的核心知识点。

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融合新闻学、新闻摄影、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新闻学课程具体名称各高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各专业还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目录外特设专业另有专业类课程,由开设院校自行设定。

新闻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其中专业实训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15%,总学分原则上不少于20学分。

各高校应开发拓展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各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以下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版面编排与设计、融合新闻创作、社会调查等。

三、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又译勒温)提出的“守门人”理论(gatekeeper),1950年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2)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该理论在传播宏观效果上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即是在“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上对人们的观念施加影响。上述两大理论在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传播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呵呵。

四、传播学有什么理论

1、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7.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不可以混同。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劝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9、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五、有哪些著名的新闻理论

1、自我互动理论、基模理论、有限效果论等著名的新闻理论。

2、新闻理论一般研究新闻活动产生、发展的规律、新闻报道的本质和特点,它是新闻学的基础性、指导性学科。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新闻理论往往受到所处的经济、政治体制环境的影响。

3、由于新闻事业同一定阶级、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新闻理论在基本观点上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或阶级性。

4、同时,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继承性,又使新闻理论作为人类的共同智慧,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即有共同的概念和相近的学术观点。

5、新闻理论按研究内容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6、广义的新闻理论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理论(又称实用理论)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新闻、新闻活动、舆论、宣传等基本概念,研究新闻事业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新闻事业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

7、通常称为理论新闻学。应用理论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编辑、新闻摄影、广告业务、新闻事业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

8、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新闻广告学、新闻经营管理学和传播技术等分支学科。通常称为应用新闻学或实用新闻学。狭义的新闻理论仅指基础理论部分。

OK,关于新闻传播理论有哪些和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无极考研网 » 新闻传播理论有哪些 新闻传播学理论

赞 ()

相关推荐

评论 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